学校现设英语学院、俄语学院、国际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级翻译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学院、培训学院8个学院和德语、法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欧洲语、亚非语7个系和社会科学部、外国语言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等单位。此外,还有教育技术中心、图书馆等教学辅助单位。
学校现开设44个本科专业,讲授34种语言(其中18 种为全国唯一学科点),具有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学位授予权。学校现已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涵盖33种外国语言),1个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文学),9个博士点(英语、俄语、德语、日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欧洲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和外国语言文学专业),13个硕士点(涵盖了学校讲授的33种外语和对外汉语、外交学专业)。目前,学校拥有英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专业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和俄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言文学专业两个北京市重点学科点。现有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6000余人,外国留学生1000多人。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敬业精神强的外语师资队伍。现有教师6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330余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6人),讲师200余人,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28人。每年聘有110余位外国专家和外籍教师从事教学工作。
学校一贯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培养、训练和提高。毕业生语言基本功扎实、适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受到各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为了适应我国“四化”事业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我校加强了第二外语的教学。近年来,我校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步从单一外语型向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复语型转变。目前,学校已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工商管理、电子商务、会计学、新闻学、法学、外交学等复合型专业,所有外语专业增加了外交、经贸方面的专业倾向课程和教学内容;同时,我校对所有专业学生实行“辅修—双学位”制,目前开设的辅修专业有:英语、外交学、国际经贸、工商管理、金融学。
学校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科研中心,设有外国文学研究所、外国语言研究所和国际问题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出版核心刊物《外国文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国际论坛》等杂志。近年来,学校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在多个学术领域里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科研成果不断涌现。截至2003年8月,我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编写出版的各类工具书达140余种、专著290余部,其中英语、俄语、德语、法语、阿拉伯语、现代西班牙语等10余种语言的教材分别获得全国优秀教材奖和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优秀教材一等奖和二等奖。《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读》、《现代俄语修辞格学概论》、《西方古典文论选读》、《西方语言学流派》、《日本学系列教材》、《现代俄语口语学概论》等专著成为教育部指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另外,我校编写的各类外语教材为国内众多高校采用。
学校拥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有专门的教育技术中心。多年来,该中心始终致力于研究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未来;以外语教学现代化为中心,服务为重点开展工作。现已初步建成一个以外语教学、科研和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的高科技的中心。中心拥有一座建筑面积7800余平方米的电化教育大楼。楼内装备有先进的多媒体语言实验室、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视听室、可视性录像、VCD、DVD观摩室、闭路卫星接收系统、计算机网络VOD实时点播系统、音像资料室、数字录音制作室、录像演播室、多媒体课件制作室、国际会议厅、学术报告厅、电化教育礼堂等教学、科研和服务设施和设备。学校图书馆藏文献包括英、法、俄、德、西、日、阿等33个语种,文献总量约80万册,中外文期刊1200多种,各种音像资料4000多种,已初步形成了以语言、文学、文化为主要资料的馆藏特色。近年来,随着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法律、外交、经济等方面的文献资料也在稳步增加,为推动教学、科研和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学校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已与世界50个国家和地区的172所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学术合作和交流关系。
建校60多年以来,我校培养了大批外语人才,他们遍布世界各地,活跃在我国的外交、经贸、金融、新闻、宣传、文教、科研、国防、旅游等战线上,许多人成为所在部门的骨干,有的还担任了重要的领导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国外交部工作的我校毕业生中曾任和现任我国驻外大使的就有350多人,担任部长、副部长的近百位。
1996年起,我校成为21世纪国家重点建设的100 所高校之一。我们的目标是: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10年,将我校建成一所多语种、多学科、多层次,培养复合型、复语型高质量外语专门人才,国内一流、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社会主义外国语大学。